您当前的位置:人民汽车网 > 要闻 > “裸条门”事件深度思考,是裸贷资深了大学生的腐败?

“裸条门”事件深度思考,是裸贷资深了大学生的腐败?

2017-08-31 14:36:46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关之琳浏览次数:5712  

文/原油分析师祝勇,威信xhzy777

日前,微博红人“北京九叔”爆料称,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,周利率高达30%,并被要求手持身份证拍摄裸照作为抵押。当发生违约到期不还款时,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等手段作为要挟,逼迫借款人还款。据南方都市报报道,此事件并非个例,是高利贷团伙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的“裸条放款”。

一名专门从事借贷行业的人士称,在网络平台进行“裸条”借贷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,借款者往往是有负债经历的女生。“这些女生有逾期没有还款的记录,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,但是通过打‘裸条’,可以借到3万到5万元。”

那么,大学生为什么宁愿提供裸照也要借高利贷呢?

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,我们先来看看“裸条门”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某女大学生今年2月在一家网贷平台注册,第一次借了500元钱,周利率30%。由于到期没有还上,便借了新款还借款。利滚利后,欠款目前已达5.5万元,该女生更加无力偿还。她想再次使用借新款还旧款的方式时,对方已不再轻易借款,要求其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抵押,还款后再将照片退还给她。无奈之下,该女生只好照做。很快,新的还款日期到了,对方表示不还钱的话会把照片发给其家人甚至公开。

诚然,在该事件中,网贷平台监管不严、放贷人利率过高、抵押手段不适宜等方面确实存在问题,但是,舆论的点更多的则是在女大学生及其所代表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上。

1、还款能力弱,信用意识不足

提到大学生贷款,大家最为熟悉的是“大学生生源地贷款”。为了让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,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计划,指定商业银行向学生放款,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,由政府财政贴息。这种方式并不需要任何担保,是以学生诚信作为基础的。

这一政策自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,资助了大量贫困学生。截至2015年,国家助学贷款累计1200亿元,惠及1100多万学生。但是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广,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,学生毕业后延迟还款和逃避还款的问题比较严重。

试想,公益性贷款都无法保证按时偿还,大学生的贷款偿还能力及信用度确实难以保障。而商家在大学生无法保证还款的情况下,采取极端手段逼迫其偿还,并不令人意外。

2、缺乏经济金融常识

在网络相关热帖的评论中有不少网友表示,对利率达到多少就算是高利贷并不清楚。这些知识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到系统的讲解,但是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,即将走上社会,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不可缺少。

事件中的女大学生,最初只是在平台借款500元,这对于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以上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以偿还的。也许是对还款能力过于自信,亦或是不懂利率过高有什么后果,该女生选择的高利率最终让她越陷越深。

更有网友评论称,身边有同学向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心存侥幸心理,认为延期偿还或者不还款“他们也找不到我”、“不能把我怎么样”,这种心理则更是要不得。

3、不合理的消费习惯

其实大学生是不缺钱的。如果是贫困生,国家除了提供免息贷款,还有专门的贫困生专项助学金,普通类大学一年发放两千元到四千元不等,虽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抵偿一部分生活费还是可以的。绝对没有到贫困生需要借高利贷过活的程度。

而调查显示,在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的大学生,绝大多数都是家境不错衣食无忧的孩子,他们借高利贷往往是为了买高端电子产品、堕胎、做整容手术、赌博等等,这也暴露出部分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及生活习惯。

4、父母成了洪水猛兽

在微博热评中,有网友说:“五百块钱,宁愿借高利贷也不问父母要,最后这么大的窟窿还不得父母来填?”道理大家都懂,可是难向父母开口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。

中国式大学生对父母往往存在着矛盾心理。一方面,已经成人的大学生尚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,生活费一般都依赖父母给予。另一方面,大学生渴望独立,买自己想买的,过自己想要的生活,不希望父母干预,怕父母批评。

近些年,大学生为了借钱误入歧途,最终酿成恶果的报道屡见不鲜,缺钱后最“怕”父母现象的出现,除了学生自身惧怕父母责骂、独立意识过度外,父母对子女正确引导教育的缺席也是原因之一。

5、大学拦得住成绩拦不住综合素质

在“裸条”事件发生后,网友们纷纷指责学校对学生教育不到位,在此小编要为学校喊冤,这个锅学校不背。

且不说早在校园分期市场火爆之时,广大高校就通过公众平台等渠道发布对学生非正当渠道借贷的警告,就连高一文理兼修的政治课本也对贷款、不合理消费等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过基本介绍,大学生身为成年人,应为自己的不理智借款行为负责。

至于“这种人也能上大学”的言论,小编只能说,大学拦得住成绩拦不住综合素质,出了事情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